周小川:市场基本正确理解了央行

作者:       来源:

“钱荒”事件进入尾声之后,央行行长周小川首次回顾了此次波动的来龙去脉和央行对流动性的政策把握。

在出席“陆家嘴论坛”期间,周小川简短接受了《第一财经微博)日报》的独家专访。他表示,央行对流动性的把握,市场基本上还是正确理解了。“此次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其积极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作出调整。”他说。实际上自6月中旬起,银行资产扩张态势已有适当回调。

在周小川看来,目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金融市场 历来是一个很灵敏的市场,对任何价格信号都会有迅速反应,这既有助于发现问题,也有助于市场自我调整和修复。

针对各方猜测和关注的货币政策走向,周小川再次强调,当前我国经济金融运行总体平稳,物价形势基本稳定,说明稳健货币政策是合适的,效果是好的。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一方面引导金融机构保持合理信贷投放,科学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将继续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和手段,适时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市场总体稳定,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条件。

初步见效

这次货币市场波动,起因是6月初的第一个礼拜,一些金融机构贷款增长比较快,尤其是票据业务增长过快,因此出现了头寸紧张。周小川表示,这种情况过去没有发生过,“这和银行贷款冲动强烈有关”。

数据显示,今年6月的前10天,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量接近1万亿元。

在24家主要银行中,当时有半数银行的新增贷款甚至超过此前一个月的新增贷款。一般而言,6月末是商业银行的考核时点,银行有可能“冲业绩”,前10天信贷投放就接近1万亿的现实,让央行感到担忧。

周小川认为,出于半年考核时点等因素,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十分强烈。这种动向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均衡增长的要求,以及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结构调整的方向不完全一致。“需要他们把这种倾向调整回来。”

端午节前,部分银行显露流动性紧张迹象,进入货币市场融资的需求上升。在市场资金偏紧的情况下,央行并没有像往常一样迅速介入。及至6月20日,货币市场上隔夜拆借利率盘中最高甚至飙升到30%,流动性紧张达到空前状态。

此后,央行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加之市场的恐慌情绪逐渐消散,货币市场利率稳步回落。6月28日,各期限品种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全面下行,隔夜利率回落至5%以下,较6月20日下降了679个基点。

这次货币市场利率的飙升,可谓给了商业银行一个记忆深刻的“教训”,并推动其开始调节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

“确实这个效果也都达到了。”周小川称,从6月中旬开始,银行资产规模已有适当的回调。他表示,此次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意义在于,提示银行需要对自己的资产业务进行调整。实际上,央行的意图也得到了金融机构的正面呼应。中国建设银行副行长赵欢近日即表示,“这次市场波动有正面意义,在没有真正危机的情况下对市场进行了教育。相信这次风波过后,各家银行都会提高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认识,并在未来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上和金融市场业务操作策略上作出审慎的调整”。

流动性救助需权衡

与此同时,周小川亦认为,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也会产生副作用。利率上升后,会不会有一些脆弱的小机构出现流动性困境?

周小川强调,对于个别金融机构出现异常性的困境,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负有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肯定不会不管。“但也有个度的考虑,就是机构困难到什么程度。有一点困难就帮,那本来该调整的资产业务,可能就不调整了。”

那么,如何来把握这个度?

“没有明确的尺度。还是基于判断,在判断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周小川表示,“一方面要促进商业银行作适当的回调,按照符合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的方向去发展业务,均衡放款,支持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观察看有没有出现流动性特别困难的机构,对这类机构也不会放手不管。”

周小川表示,流动性整体上是够用的,没出现明显的短缺。另一方面,个别机构若出现问题,央行也会从稳定金融市场的角度进行适当救助,防止个别事件引发市场恐慌,避免传染。

在本轮“钱荒”剧烈波动时,市场也确实出现了众多商业银行违约的传言。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次不是“钱荒”,是“心慌”。姜建清表示,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包括错误的信息和谣言。而等到市场非常清晰地知道这是一个错误信息或谣言的时候,可能已经遭受了损失。

“从短期来讲,流动性需求和人们的信心预期有很大关系,今天是这样,明天就可能变化很大。”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相信近期央行的表态和政策取向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

周小川也表示:“我们不希望市场上散布谁谁谁挺不过去了,这对机构也是不利的。”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钱荒”是个伪命题。这次波动基本上是特殊时点导致个别机构产生了流动性压力,再加上媒体炒作和网络传播,令市场产生了恐慌情绪。

“空转”说法过于简化

“目前货币市场利率平稳回调,说明流动性总体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周小川表示,中国货币市场利率上下波动其实也经常发生,例如,以往有大金额的IPO时,由于冻结资金较多,市场利率也会上升很多。“那个时候,央行也不见得会注入资金,我们也要分析具体情况。”

周小川称,只要经济基本面没有大问题,由市场事件驱动的突发性利率上涨,其后还是会回落的。他强调,需要关注市场基本面。货币市场的基本面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CPI以及全社会对信贷和金融产品的需求程度。如果需求非常旺盛的话,也会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偏高。

今年前5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大幅超出去年同期。2013年1~5月,社会融资规模高达9.1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12万亿元。与此同时,近期宏观经济指标却略显偏弱,出现了经济冷、货币热的现象,由此有“货币空转”的说法。

当被问及“货币空转”是否准确描述了当前经济金融现状时,周小川认为,“空转”这种描述过于简化。更恰当的观察角度是,要看金融体系的资金是不是服务于实体经济。

他解释称,实体经济的概念是广义的,既包括工业、农业,也包括服务业、建筑业,都是实体经济。尤其是在当前服务业加快发展和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情况下,不能单纯从制造业或某种类型企业的贷款占比来衡量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程度。社会融资总规模,从统计口径来讲,是金融部门对非金融部门(即实体经济)的统计口径来观察的。

“金融市场中也会有一些金融产品之间的资金流动,包括银行之间的相互拆借,这些金融产品可以解决头寸、流动性,也有避险和价格发现等功能,即便这些也不宜于简单地用‘空转’来描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