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流 常德市银通房地产有限公司 董事长
常言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们拜访银通公司董事长李建流时,就好似“他乡遇故知”般喜上眉梢。听他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整整讲了二个小时的话,让我们不但获益匪浅,而且明显感觉到,李董作为公司的头头,既是一位阅历丰富、学识渊博的领导者,更是一个平易近人、快人快语的直肠子。在地产业摸爬滚打了十多个年头的他,不论是在福建的晋江和石狮,还是在江苏的怀安以及其他各地,所创下的业绩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来到湖南常德市,在开展国家一级汽车客货运总站项目时,就像遇上了一场攻坚战,从筹备伊始到全面竣工,其间被拖延的时间、遇到的难题,是公司前所未遇的,甚至有人劝他放弃掉这个阵地。但是,他对自己的毅力和本领是毫不怀疑的,硬是坚守了下来。也许,有的人从他的讲话中只能听到满腹的牢骚,但是细加分析和思考,他所说的乃是大智者有关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深刻之谈。为此,我们把他的讲话内容略加整理,大概涵盖了如下三个内容。
1
早在2003年初,公司就同鼎城区政府签订了开发合同(协议),政府也答应在两个月内,拆迁完毕350亩地交给公司进行开发,为此,公司主动把投资款项全部打给政府。然而,政府却没有估足拆迁中会遇上的难题,结果拖到年底尚无法交地,而在这一年的11月下旬,郴州地区发生的“嘉禾事件”惊动了国务院,对于地区在拆近工作中所採取的过激行为,作出了严肃处理,这样就给区政府拖延时间交地找到了借口(理由),更不幸的是,到了2004年12月21日,离这里不远处的一座旧大型批发市场发生火灾,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里面共有9000多家商户损失惨重。本来公司承接这个项目,就是朝着这个市场(破旧、租期届满)充满了商机而接下开发项目的,现在被火一烧,一大半商户作鸟兽散,纷纷到外地重建商铺。这样一来,交地数量缩减为200亩还不算,因误了时间使得拆迁和投资成本大幅提高,最可怕的是因此失去商机,这是投资人的最大损失。最后项目拖到2005年5月方始正式启动。
在李董看来,各地政府对于房地产开发因观点、态度的差异,从而支持力度就有了明显的不同,而作为外地的投资商,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那开发的项目就会遇到重重阻力,不但进展缓慢,甚至还有搁浅、泡汤的可能。比如说,合同(协议)上明明约定开发面积为350亩,结果却少了150亩;再比如,交通部(厅)对国家一级工程项目都有800万——1500万元的补贴,公司为尽快启动项目,将这补贴转让给政府,而协议政府可以不履行,转让补贴资金照收不误,但一切依然“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作为投资商又有什么办法?与政府打官司吧,这可能只是一件“公公背媳妇过河——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现在,车站和财富广场虽已竣工,但所建的房屋至今尚有一半闲置,没有商铺入驻,投下的资金无法按预期的收回,这是谁之过失?是李董的领导魄力不够,或者部署不周造成的?事情明摆在人们眼前:银通公司开发的桥南项目成果是最有发言权的,它在首届中国建筑文化年度巡礼活动中,荣膺“2005中国商业地产十大名盘”称号。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根本的原因仅仅在于,政府不能与开发商进行通力合作,没有严格履行合同条款。为此,李董总结说,国家对政府中个别不作为的人和事,必须出台有关保护开发商权益的制约措施,上级政府也必须同时加强监督力度,使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切实照章办事,不打折扣,防止一些人以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杜绝使建设事业造成不应有损失的事情继续发生。
2
当然,从这件事情里也可以给人予启迪,凡是在外地的投资商,都必须尽快地成立起商会组织,把大家召唤到一起,抱成团,形成合力,一旦遇到疑难事和沟坎时,便可以通过商会组织,出面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组织的力量,免去个人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
对于商会组织,李董的看法是: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的闽商,它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自宋、元,尤其明清以来,闽商就已经在中国商界舞台上活跃了几百年,创造了东渡日本、北过欧亚、西至南北美洲、南抵东南亚各国的辉煌历史,其间在清朝时虽曾有过海禁的一段日子,但它割断不了传统的血脉,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又以雄伟的姿态崛起并迅猛地向前发展,尤其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敞开国门以来,闽商的足迹更是遍布国内外各地。而说到有着东南西北各个不同地区区分的闽商,它们也都有着不同的风格与特征。李董是福建晋江人,他觉得在不同的商团中,泉(州)商是闽商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商团。当我们问说这有什么事实根据时,他在作了肯定的回答后表示说:泉州,特别是晋江地区,历来就有百万晋江人在海外之说,他们的祖先在早年前就漂洋过海,用闽南人特有的拚搏精神,在海外创下了辉煌的业绩,为子孙后代树立了爱拚敢赢的光辉榜样。泉州人的经商意识,首先表现在远航贸易上,早在宋元时期,泉州人就已拓展了通向世界的航路,到南宋末年及元代,就曾一度把执东方贸易之牛耳的广州抛在了身后;其次是晋江、石狮一带商人,非常推崇“少年不打拚,老来无名声”的观念,他们不但敢冒险,而且还善于经商,同时有着強烈的竞争意识,所以泉南商人中能成为大富翁的,远远都比其他几个区域多。总括起来说,泉商突出代表了闽商精神,恰如福建原省委书记卢展工所概括的:“善观事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拚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
其中所说的“合群团结”,指的就是在各地建立商会,用它作为联络乡情、互通信息、成为与政府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李董认为,成立商会不但极其必要,而且被推举为商会领导人的,必须是胸怀磊落、大公无私的人士,不能把商会作为谋私利或搞小集团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最具有号召人,也才能最大地发挥它的功用。如今作为商会领导者之一的李董,他表示愿意以坦荡的襟怀、奉公守法的原则,为商会尽自己的能力发挥作用,真心诚意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团结所有闽商,为在潇湘大地上树立高大形象作奉献。
3
从古至今,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中华民族也就因此久经考验,从而被磨炼成为具有钢铁意志的硬汉,秉具了战胜灾难的全民族大无畏精神,并将形成了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下来,只要一方有难,四面八方都会主动伸来救援之手,风雨同舟,共克时艰,把人心的真爱凝聚成坚不可摧、岿然屹立的大山,任天崩地陷,任浊浪滔天,也总不能把神州古国摧毁!而在每一场灾难的面前,许多商户(生意人)都会慷慨解囊,捐出善款,用最有效的经济实力击退天灾人禍的进攻,重建被毁了的家园,充分彰显了商家取于桑梓、回馈桑梓的传统理念和特色,这是一种极其可贵的精神力量、一份宝贵财富。
李董进一步剖析说,人类的爱心善举,都是出自于人的本性,也就是说都是出于自发和自觉的,半点强制的痕迹也没有。就拿近年来汶川、玉树发生的地震,以及南方的冰雪、洪涝灾害来说,亿万人民群众在灾难发生之后,立即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力的领导、指挥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精心组织下,一场场与大自然抗争的战斗轰轰烈烈展开,在抢险救灾中,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英雄人物,到处是一幅幅“天地无情人有情”、“大灾大难有大爱”的感人场景,从而奏响了一曲曲动天地、泣鬼神的壮歌,正如毛泽东所讴歌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不过,匆庸讳言,现在也还存在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想法和做法与上面所说的完全不同,认为发生灾难时,正是表现自己的最好机会,所谓表现,他们不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而是用组织的名义作出规定,要每个员工必须捐出多少钱,并一定要达到经研究后定出的指标(款或物数量),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硬性进行摊派,完成任务得到上级表彰的,当然不会是具体的捐款人,而只能是头头(领导),他们因此获得名利双收,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作为民营企业的银通公司领导人,每遇需要奉献爱心之时,他们首先以身作则,起带头行动作用,绝不强调每个员工需献多少才算有爱心,因为人的能力有大有小,经济状况不同,只要有行动就都足以表达人的内心真情,因为也只有这样才是自觉的行动,聚集这样的行动才更有力量,也才更符合“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原则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