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诊中国企业家的心病
王育琨
张朝阳一路奋斗考进清华大学,22岁留学美国,后来成为中国互联网有钱又有名的第一人,再后来,他就遭遇了当今国人共同面临的一个危机。忐忑不安、恐惧、无奈、无聊、寂寞、孤独、无依无靠、毫无意义等感觉接踵而至。这时张朝阳的恐惧是那样强烈,甚至想了却那无意义的人生。
张朝阳的恐惧和抑郁不仅映射出中国一大批成功企业家和正在蜂拥到成功企业家堆里的人的心态,而且还关系到更为广大的群体。究其原因是人心找不到依处。
张朝阳曾数年孜孜以求,试图解开疑惑,寻找人生真谛。在当今人如黄沙而心如狂潮的混沌中,张朝阳的反省是一种生命的自觉。这种自觉突破了成功的诅咒,联结了众生平等,接通了地气,升起了谦卑,知道了名利不等于幸福,因此它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是,除了一些哲学感悟外,我们还看不到搜狐整体战略“接地气”的抓手。或者用张朝阳自己的话说,没有真正找到那个心有所依的“依处”。
张朝阳有着充足的生命自觉。他需要的是镜子,人人都会在默默无言的镜子面前,照看一下自己。
第一面镜子是乔布斯,但张朝阳说他不羡慕乔布斯,他羡慕最快乐、不焦虑的人。所以这面镜子对他也许不管用。
第二面镜子是稻盛和夫,但张朝阳没有像稻盛和夫那样,把唤醒人的生命激情作为当下的抓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不想伟大。那么,我们再给他
第三面镜子——我老娘,这位平凡的农村妇女说“人得用事缠着。管它苦管它乐,只要有事缠着,就不会空落落的”。
照完三面镜子,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离开了“事”,离开了“匠魂”,还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早就被2,500多年前的老子洞悉了,他甚至早就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理性概括。老子告诉世人,人类所有的困顿与迷茫,都源于三个基本问题——“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即:功名与生命哪一个更亲近?生命与财富哪一个更重要?得到与失去哪一个更痛苦?在这三个基本问题上的本末颠倒,或许正是张朝阳们割裂意识的根源。智慧与成功这样两极和合的载体,就是头拱地做事,就是要像老子提到的那样,“至虚极,守静笃”。制心一处,将自己“缠”在事情上,往往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在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工作中,圆融的大道就自然显现了。
这里我还想提供一面现今的镜子:春秋航空公司董事长王正华,他花了十年时间琢磨这个业态,最后出奇兵找到一个庞大的空白市场——低成本航空。国有航空公司占据天时地利在亏损,他们为何能一直赢利?答案是抠门儿。王正华做企业的方式,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啬”或“俭”。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中对俭朴早做了异乎寻常的高度概括。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王正华一直守着仁爱、纯粹、谦虚,他恪守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这三宝,这是一种“匠魂”,而中华文明的传承,就得靠他这样的“匠魂”。
原文为11000多字的长文。阅读全文:http://www.ebusinessreview.cn/articledetail-210896.html